过去三个月,我入职了,又离职了。慢读了几本书(穷查理宝典、以日为鉴),也快读了几本书(当下的勇气、小岛经济学、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),还有几本没读完的书(如何解题、中医世家的养生秘密)。看着这书单,原来人在低谷时真的需要读一些成功学书籍。

除了读书,还做了自媒体“矩阵”,公众号、视频号、抖音、小红书、Bilibili。原来人在没办法时,真的会去选择做自媒体。

我之前一直都是一个理想主义者,总觉得“千金散尽还复来”很浪漫。怎么能为每个月几万块的工资,放弃追逐我感兴趣的项目呢?三点一线的生活等老了以后回忆,人生有什么意义?

因为有过一次离职经验,所以我这次心态其实还不错。但“财务部长”看着每个月的存款逐步减少,就会把莫名其妙的气撒在我身上。我感到很生气,怎么能用如此现实标准衡量我呢?事后又想,那要用什么标准呢?慢慢的,我中午一个人在家,也不好意思出去吃饭了,于是就等湾回来再晚饭一起吃顿好的。

《以日为鉴》中讲到一个不可能三角:医疗体系中,无法同时满足以下三点:高质量、低价格、治疗快,也就是无法同时给病人保证高质量的医疗服务,足够低的医疗价格,以及足够快的出院时间。90年代之后,日本的政策也有一直都是在经济、教育、医疗三角中寻求平衡。回到我们个人身上,我们又何尝不是在经济、精神、健康中寻求平衡呢?有人为了赚钱,只能以身体健康为代价,有人为了追求精神自由,放弃了经济基础,跑去山林隐居。

刚出来那会,我也会憋着一股气,就在想劳资就要证明即使不上班,也能赚的不少,所以我决定做自媒体,然后搞了一堆视频号、小红书、抖音账号。但我发现越是憋着那股气,就越会在意数据。越在意数据,挫败感就越强。挫败感越强,也就越难坚持下去。然后我发现,那个不可能三角:经济、精神、健康,都开始逐渐向内挤压了。

但好在,我从毕业以来,就是从零开始的,所以我在短暂的怀疑自己以后,还是坚信自己就是最屌的那个。前几天在家里哼着五月天的《倔强》:当我和世界不一样,那就让我不一样,坚持对我来说,就是以刚克刚。财务部长听到以后,也被我的歌声打动了,跟我一起轻哼了起来,然后我抱了抱她。我想,未来的某些年之后,我应该还会记得这天,我跟她唱这歌的情景。“我和我骄傲的倔强,握紧双手绝对不放,下一站,是不是天堂,就算失望,不能绝望”

在歌声中,我发现原来“经济“确实是精神和肉体健康的基础,这个本来只是人类创造出的概念,竟然已经凌驾于实实在在的个人的精神和肉体之上。那一刻,我感觉自己成熟了,我似乎理解并认同了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。

第二天,我去面了一家公司,只聊了半小时,老板跟我说先走吧,后面有消息会通知我。我猜,大概率是不通过了。一小时后,他跟我说什么时候能来上班,我说,明天。

我特意发信息给湾,跟她说:有一个不好的消息。她咩了一声,让我不要吓她。我说:明天我又要上班了。她笑骂着说,今晚多做几个菜,庆祝一下。我说:这不是基操吗,有什么好庆祝的?不过你想的话也可以。

明天,又可以早起打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