醉后不知天在水,满船清梦压星河 💤

👋 欢迎来到我的博客!

  • 记录生活点滴。关于独立开发、读书和中医跟诊心得
  • 如果觉得有收获,可以在社交媒体为我点个关注 🌟,欢迎沟通交流
  • 个人作品: 🔥firebox 一款英雄联盟助手、 ⚡️cc翻译 极致效率的翻译工具

谈薪资

回想了前天和HR的谈薪过程,对于结果其实不太满意。那为什么我选择接受offer呢,主要还是想结束掉gap状态,另外接下来也能骑驴找马。但还是有必要总结下该公司HR的套路,以及我当时该如何更好的应对。另外,如果谈薪阶段没谈好,该怎么办? 常见套路 在技术面之前,HR先和我聊了一会。问一下我们的口风,说由于大环境不行,达不到理想薪制等等,问我能接受的最低范围是多少? 技术面事通过后,HR直接说给不到我的最低范围,试用期薪资在我之前说的最低基础上又降了5K,这个是基于行业平均水平制定的。此时谈判正式开始 HR和我聊了公司的福利,比如免费停车,包三餐,小吃零食咖啡无限供应 这里HR还埋了个坑,大概意思就是试用期过后的涨幅也是不固定的。但其实试用期一般是80%的薪资。另外五险一金是按照1w的基数来交 接下来HR和我列举了一些例子,有个18年毕业的研究生,给他开了18K;不能给我开太高,否则会对不起现有的同事;以后还有晋升机会,做得好的话技术经理岗位也能做;先解决gap,之后可以骑驴找马 第一个问题,我的回答是基于上家公司的薪资降了一些,因为gap了一年多我觉得无可厚非。第二个问题,我当时其实比较质疑她说的数据,但没提出来。事后也证明在上海,1-3年工作经验的Golang工程师平均月薪为16,500元,3-5年经验的为21,500元,5-10年经验的为26,500元。她描述的和真实数据有偏差。 第三个问题,像是缓解紧张气氛的一个糖果,这个套路我其实应该无视掉,或者挑一些毛病。比如:每天吃食堂也受不了;小吃零食吃多了对身体也不好。 第四个问题,我当时应该强硬表示试用期通过后,必须按80%的水平恢复薪资,因为这是符合劳动法的。 第五个问题,其实她列举的4个案例,都有明显漏洞。我应该站在她和老板的利益角度来反驳这些例子,比如第一个研究生的薪资,我可以说:“学历只是衡量员工的薪资水平的一个因素,主要还是看员工能力以及能对团队做出的贡献多少,尤其是在非校招场景下。别说是研究生了,企业愿意给一个没有技术能力、对项目没有帮助的博士高薪吗?” 至于保护同事之说,更是漏洞百出。我可以说:“第一,薪资是保密的,你给我的高低对同事来说都是不可见的,不会对他们造成什么影响。除非是你们内部都互相知道各自的薪资,是这样的话,那么人力管理可能有一些问题;第二:薪资的衡量标准不应该是保护同事,老板绝不会想听到你说这个话。老板想做的是,首先把事情办成,其次再考虑性价比。另外,只有招到合适的人,项目能做成,大家才能共享利益。” 晋升之说,对于职场老人和当前的大环境来说,更属于虚无缥缈的言论。 反而是她说的最后一点,先解决gap问题,再骑驴找马,比较能打动我。 所以总的来说在谈判沟通时,真正的杀手锏是能站在对方在意的角度阐述事情的利益关系,在这基础上尽量往你想要的方向去阐述。以这次谈判为例,HR在意的事情应该就是:项目成功与否、领导的看法(也就是老板)、成本。所以我在争取薪值或者和HR论证时,都应该围绕项目的成功与否,我对项目的帮助,以及老板的想法,成本管理的思路来讨论,这样或许能拿到一个不错的结果。 那么当拿到一个不太理想的薪资时,接下来我该怎么做呢?第一,证明我的价值,就像用户离不开好的产品一样,让企业离不开我。这就需要我观察当前团队最缺的是哪类员工,而我去填补这个空缺,切记避免自己根据喜好去选择熟悉的领域做事。第二,拿结果。在三个月的试用期内,挑准关键的一到两个问题,去解决它并拿到结果,这是一个证明自己能力的过程。第三,八股不能丢,保持对外面试频率。以防万一,如果真的试用期后谈薪还是不满意,到时候可以多一些选择。

六月 26, 2025 · 1 分钟

回归职场

去年4月份从ty离职,今天拿到了一家SaaS公司的offer。虽然薪资比之前降低了30%,但办公环境还算符合我的目标。收到入职邮件通知后,并没有想象中“上岸”的喜悦,也没有太过于纠结,反而是一种比较平静的心态。 回首望去,独立开发创业,听着很酷,过程中也确实有上班时体会不到的灵感与刺激,但焦虑、迷茫、孤独占了绝大部分。谨以此文,记录这15个月那些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情。 最头痛的是每个月初自己交社保。以前当牛马的时候没在意这些从工资里扣除的社保、公积金,但真的当自己脱离公司,需要每周交这些钱的时候,却感觉很捉急。每个月产品收入三四千,除掉个人花销以外,基本把剩余的钱都交到这上面,那感觉真的无语。除了社保,办公场地也需要自己找。由于娃看到我在家就会闹着我和她玩,所以只能白天出去找寻场地。去哪呢?咖啡馆、奶茶店、自习室、图书馆我都去过。咖啡馆、奶茶店看起来环境不错,但不适合久坐办公;自习室要付费;图书馆免费但需要占座,而且桌椅高度很难找到合适自己的,坐久了肩颈会感觉不舒服。 除了这些环境问题,面试失败也是让我感觉比较难受。从去年12月份陆陆续续面了12家公司。失败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类: 技术八股没过:字节(面试还行,算法笔试没过)、蚂蚁、得物、好省 技术面通过,但对我创业经历比较担心:长桥、忆格云、文言文 纯恶心人:伽智(笔试做题八股,而且是质量极低的八股)、商米(套话,白嫖稳定性解决方案)、马吃草(做塑料的蹭ai风口)、胜事影视(KPI面试) 薪资待遇不符合我的期望:思利普、激活鸟、云针 面试失败为什么会让人如此难受?或许可以用查理芒格的人类误判心理学解释。“被剥夺超级反应倾向”指的是失去造成的伤害比得到带来的快乐要多。除此之外,如果有个人即将得到某样他非常渴望的东西,而这样的东西却在最后一刻飞走了,那么他的反应就会像这件东西他已经拥有了很久却突然被夺走一样。面试之前,我总是对岗位有些渴望的,并且我会为面试准备一些时间,就好像我即将得到它一样。那么该如何避免这种误判心理呢,我理解是:定好目标、享受过程、降低期望。 之前看到一本书说,人最需要保护的两件东西:肉体和灵魂。创业途中,精神遭受磨练是必然的。身体上的疼痛其实是可以避免的,然而在这过程中我也没照顾好它。由于久坐,我的左肩颈开始出现疼痛,最一开始的胸部,蔓延到前后胸背。严重的那段时间,一醒来就会持续的痛,当时真的感觉“吾将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乎?”好在后来通过肩颈按摩给恢复了。 回忆了这么多痛苦的事情,终于可以说说这段时间那些让我感到开心的事情了! 第一就是陪娃度过了1岁到2岁的时间。见证了她的成长,感受了从未有过的欢乐。她给被子取名:被被、还要被、跳被;她去动物园学了十几种动物的名字,回来还要念叨着马、鸭鸭、鸟;她从抗拒去托班到现在进教室的时候会主动和我挥手拜拜;她让我和湾牵着她手,然后自己悬空几秒钟发出哦吼的叫声…想到这些,我真是忍不组嘴角上扬,甚至眼眶湿润。 注意力的回归,也让我感到愉悦。在准备软考高项的过程中,不得不全身心的投入去记忆大量知识点。坚持了一个月的时间,感觉自己可以更容易进入那种全神贯注不被打扰的状态了。注意力对于我奉行的“长期主义”来说是基石。它的回归让我更有信心去面对未来。巧的是之前看完一个日本作者写的《思维升级训练法》,里面也提到保持工作精力的方法之一:参加资格考试让大脑保持清醒。考试结果或许对于当下没什么用,但是定期勤奋的备考过程会让大脑更加清醒、敏锐。 最后,让我感到快乐的事情是创业过程产生的经济收益。从最开始每月1000到每月3000,虽然不多,但毕竟是我一行行代码和配置写出来的,虽丑但亲。 写到这里,文章就要结束了。这段特别的经历,也会被尘封到记忆里。或许以后我老了,会将它再捧到手里重新读一读吧。而我,像春天的闪电一样,继续划向远处吧

六月 25, 2025 · 1 分钟

婆媳吵架

如果说我见过最惨烈的战争是什么?那无疑是我老婆和我妈当着我的面大吵一架。起因是我哥向我借钱,我犹豫不决,最终导致两边战争爆发。结果就是我妈气的回老家了。估计我老婆和我家那边的关系,基本没有修复的可能了。 我中间想过离婚,离开当前城市,回到老家。但是这对娃太过残忍,毕竟她什么都没做。而且这也不是我妈想看到的结局。唯一的好处可能就是让外人看起来很解气,成为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。我不服输,我就是要和这现实继续斗一斗,看你接下来还能给我哪些磨难。 这次吵架,是偶然也是必然。我自己的优柔寡断如果再不改变,以后还会有更多痛苦的事情发生。另外,假如我在做决定之前,能根据相关人的性格,静下心来多推演几步,或许就能预知最终的结果,从而避免这些痛苦的事情。避免优柔寡断、推演关系人的行为,这两个经验教训需要铭记并刻意练习。 吵完架后,昨晚一宿基本无眠,靠着看《查理芒格》的传记入睡。他的三个习惯让我印象深刻:1.无论何时,保持阅读,即使周边有孩子和其他人的吵闹。总是能陷入深度的阅读和思考中;2.保持理性和好奇;3.通过在餐桌上讲故事来和孩子交流

六月 7, 2025 · 1 分钟

带娃日记一则

晚饭过后,准备奖励女儿一个零食。和娃她妈讨论了下给她吃什么,最后决定给她来一颗罐装糖果。 正在我准备走向卧室去寻找糖果罐时,娃很着急的叫了一声:呆第!她眉头微蹙,举起小手臂,手指指向书房的位置,迫切的眼神仿佛希望我能马上迷途知返。这时我才恍然大悟,原来女儿竟然听懂了我和她妈妈讨论的内容,知道我要去找糖果,而且她十分确定的知道糖果就在书房的书架上。她的小脑瓜子,可真是记得清楚啊。 果不其然,就在那个地方!她看到我拿到糖果以后,小嘴弯成了月亮,露出了浅浅的酒窝。看到她笑,我也被逗地哈哈大笑了!

五月 8, 2025 · 1 分钟

关于专注力

昨晚从11点多到凌晨2点,调试一个用户反馈的问题,进入了久违的“心流”状态:不在意时间流逝、不再关注手机信息、事情完成后感到愉悦和轻松。 最近这一年在做独立开发,因为要处理很多编码无关的事情,产品营销、官网、设计、数据分析还有家庭琐事,已经很久没有这种沉浸式的感觉了。 之后我就躺在床上思考,自己是如何进入“沉浸”状态的?大致是有两个条件:目标明确且规划清晰,能快速收到正反馈。 当用户反馈的问题很明确,再加上写代码是我擅长的事情,可以快速收到正反馈,所以自然而然就满足了以上两个条件。 当然,物极必反。这种状态虽然很爽,但也容易成为禁锢自己的枷锁。如果沉迷“心流”,在做其他不擅长的事情,比如BIP、营销、沟通交流,就无法快速收到正反馈,从而产生焦虑甚至丧失专注力。 那么在做其他不擅长的领域,如何能进入“心流”状态,保持专注呢? 让目标清晰并做好规划 及时感知正反馈 前者能提升获得正反馈的概率,后者是激励自己持续沉浸

四月 23, 2025 · 1 分钟